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術要因地制宜,我們將羊肚菌優質高效栽培管理關鍵技術在這此分享如下:
1.菌種選擇
購買羊肚菌菌種一定要選擇有資質、信譽度高的制種企業。
盡量選擇已實現人工栽培的菌株,進行菌種生產。目前人工種植的羊肚菌多以“六妹”和“梯棱”兩個品種為主。六妹耐寒性較好,更適宜北方種植。
選擇來源清晰、可以栽培的羊肚菌。色澤正常,沒有發黃、吐黃水現象,菌落邊緣正常,沒有出現扇形或缺刻現象,菌袋沒有受到高溫或悶氣傷害,能正常形成菌核,能夠形成大量菌霜,最好通過多種途徑購買菌種,進行比較篩選。
2.栽培季節
羊肚菌是低溫品種,整個生育期溫度要求在18℃以下為宜,最佳種植期應在地溫穩定在18℃以下,若播種過早,地溫偏高,會影響羊肚菌的菌絲活性和生理變化,最終影響出菇和產量,一般是“冬種春收”。
3.選地.整地
選擇土質疏松、利水透氣、有機質豐富的沙壤土或泥炭土最為合適,避免在粘性重、透氣差、土壤貧瘠的土壤上栽培。
播種前一個月開始翻耕土地,把土壤翻整至土塊粒徑至3㎝左右,在大田中用繩子拉直做廂,廂面寬1m左右,長度視情況而定。至少進行一周以上的曬地,以便有效殺滅土壤中的雜菌。注意,羊肚菌不能重茬連作。
4.因地制宜建造合適保護地棚型
保護地建棚有拱棚、平棚、小矮棚三種。拱棚一般長30m,寬8m;平棚5畝/個,桿間距3-4m,棚高2m;小矮棚高0.7-1.2m,廂面寬60-90㎝。一般用溫棚或冷棚。棚外均需要蓋遮陽網,以避免陽光直射,遮陽網密度可根據當地光照強度進行選擇,以營造棚內光照強度“半陰半陽”為宜。
5.播種
播種時仔細檢查,剔除霉變污染菌種,在整好的廂面上進行撒播或溝播,溝播時順著廂面開2-3條播種溝,深度5-8㎝;播種結束后,覆土2-3㎝,澆一次透水,廂面不能有積水。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50-60%,可覆蓋地膜進行保濕保溫。
6.營養袋補料
播種一周左右,待菌床上開始有“菌霜”出現時,及時于畦面擺放營養袋,將滅好菌的營養袋側面向下劃口,均勻平放在菌床上,使羊肚菌的菌絲可以迅速接觸營養袋中的培養料,土層表面的菌絲慢慢長進營養袋吸收營養,并向土層內的菌絲傳送。約2個月后,菌絲長滿營養袋,此時氣溫應下降到4℃-8℃(可進行撤袋),根據當地氣溫特點,轉入低溫保育階段,進行低溫休眠或催菇處理,出菇前,保持一周左右時間的低溫刺激,防止菌絲老化。